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·笔谈
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。2023年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,从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六个方面,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,勉励全国广大教师“以教育家为榜样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沃土,蕴含着鲜明时代内涵与文化特质,是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和价值升华,为广大人民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,为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我们要深刻把握核心要义,认真贯彻到教师队伍建设中去。
锻造“明道信道”的铸魂之师
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作为教师,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、信道。新时代教师应明之“道”、应信之“道”,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信仰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的“大德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,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、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,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。作为“传道者”,教师只有自己有理想、有信仰,才能用自己的理想点燃学生的理想,用自己的信仰引领学生的信仰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,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。天津是全国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,要引导广大教师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把服务党、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将张伯苓先生的“爱国三问”一代代传承下去,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筑牢教育强国根基。
锻造“立德躬行”的模范之师
师者,人之模范,一日为师,一世楷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,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,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,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。”世界上很少有职业像教师这样要求严格,很少有群体能像教师一样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。天津近现代涌现出张伯苓、严范孙、赵天麟、张伯礼等一大批教育家。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精神的熏陶者、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践行者。天津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从细处入手、实处发力,抓牢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,确立师德师风严的主基调,不断稳固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的态势。完善教师荣誉体系,持续开展“津门师德巡讲”活动,讲好教育家教书育人故事,讲好身边榜样教师的动人事迹,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,用真心、真情、真诚关爱学生,用知识、学识、见识照亮学生心灵,为学生扣好“第一粒扣子”,彰显榜样的力量。
锻造“业精善学”的创新之师
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”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扎实的知识功底、过硬的教学能力、勤勉的教学态度、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,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。”教师只有始终处于学习状态,站在知识发展前沿,乐思善学,刻苦钻研,不断充实、拓展、提高自己,方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。新时代,天津要以提升教师育人智慧为目标,整体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,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试点开展教师教育,深入实施“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”“津门三杰”“卓越教师计划”等系列培养培训项目,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,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。要深化教师分类评价改革,深入实施教学成果培育项目,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,深耕教材、深耕课堂,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积极探索,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,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“大先生”。
锻造“充满活力”的强国之师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、教育竞争。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,更加重视科学精神、创新能力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。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天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,践行“四个善作善成”重要要求,把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转化为加快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务实举措。要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,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,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,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支持青年教师成长,引导高校教师把论文写在津沽大地上,做有情怀、有格局、有能力、有贡献的“大先生”。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,建立“工匠之师”一体化培养体系,完善校企“共聘共育”“双栖制”引人用人机制,培育传承绝活、弘扬绝技的技能大师,引导教师主动成为大国工匠精神的引领者和示范者。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,适应学龄人口变化,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编制、职称、岗位综合改革,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,依法保障教师待遇,切实减轻教师负担,为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环境,为教育家的成长与进阶创造发展空间。